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县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第001号提案的复函
张学军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精致山水城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提案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石柱县城是石柱县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所在地,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县至今已历经1400余年。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城市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石柱县城根据城市发展自身需要和国家、市对区县城市定位,在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迅速掀起打好城市更新主动仗的热潮,奋力推进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
张委员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精致山水城的建议》符合石柱县城的发展定位,尤其是提出的“四个坚持,四个持续”为我委及相关部门下步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将具体建议回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生态为先,持续打造山清水秀之城的建议
(一)山城相融的建议
县林业局已根据科学绿化要求,积极谋划编制了《石柱县城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拟对石柱县城周可视范围内(主要为第一级山脊线内)林相进行改造,其中“四旁”植树总长度28.267公里,森林质量提升1224.1亩,重要节点绿化2.6亩,总投资1197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优化提升林相品种、增绿净化空气、彩化林区塑景塑园,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特色县城。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提级论证,筹集资金。
(二)水城相依的建议
一是由县商务委多方对接,引导如龙河烤鱼、学府火锅、小黑猪现炒小火锅等特色餐饮入驻滨河片区(含天尧山水别苑),现已形成特产餐饮一条街,包含中餐、火锅、汤锅、烤鱼、烤肉、冷饮、茶室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县餐饮协会,提前谋划,拟在原党校位置,打造土司王宴,该宴如西安的唐宴一般,以土家文化为推手,结合文化、表演、服装、灯光、特色美食为一体,充分展示我县土家文化及美食,打造土家美食标杆;二是由县文化旅游委牵头,县农旅集团建设实施,策划包装龙河两岸文昌宫至龙嘴龙河两岸公园改造项目、关门岩崖壁栈道及商业项目等10个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力争2025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集亲水主题游乐、民俗风情体验、土家美食品鉴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文旅走廊。
(三)山水相连的建议
一是前期由县文化旅游委牵头,县农旅集团实施,完成了玉带河两岸提升改造,并得到了市民广泛好评;二是县农旅集团结合《画说龙河》大型土家沉浸式演出需求,策划包装了龙河中段两岸应急疏散能力提升-灯饰提升项目,前期召集了路灯所、供电公司、三大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实地考察夜景灯光布局,现聘请了专业设计单位,正在对龙河夜间灯饰进行设计,计划9月开工建设,春节前完工。三是县文化旅游委策划包装了鼓楼修缮项目,计划10月开工建设,并引入运营商,重新盘活鼓楼标志性建筑;四是县文化旅游委下一步将继续策划钟楼盘活项目。待钟楼和鼓楼修缮项目、县林业的林相改造项目及县农旅集团的龙河两岸提升项目建设完成,将实现山城相融、山水相依、其乐融融的龙河盛世图。
二、关于坚持特色为魂,持续打造土家风情之城的意见
(一)土家风情场景化的建议
一是石柱黄连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石柱县黄水镇万胜坝社区4A级景区的太阳湖游客接待中心,为石柱县农业农村委与石柱县农旅集团共建,整个展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4年来,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为太阳湖景区增添了文化内涵。
二是“石柱红”辣椒智慧中心位于龙沙镇石岭社区,于2024年提档升级改建,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建筑面积2385平方米,是集“石柱红”辣椒“宣传推介、科普研学、产品展示销售、商务洽谈、智慧大脑建设”于一体的辣椒产业综合平台,对展示我县辣椒文化内涵,以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全县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特色农产品展示促销、休闲打卡娱乐有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是县文化旅游委策划包装了石柱县非遗中心项目,总投资4265万元,打造土家民俗博物馆,现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但由于提级论证管控,暂未通过审核。
目前由县住建委牵头,在玉音广场、南宾小学片区策划南宾小学综合改造提升项目,新建文昌宫、南宾书院、魁星阁等,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委和县文化旅游委将结合该项目,在此区域融入土家民俗及三色产业等元素,打造独具土家特色的“城市会客厅”。
(二)土家文化演艺化的建议
县文化旅游委深挖土家文化,大力推进文旅融合。以龙文化、土家文化、石柱文化等为主题,以歌舞、音乐、诗词、情景剧、场景再现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投影、水帘、船只以及声光电等舞美手段,打造《千年玉带河》历史文化展演、大型土家沉浸式演出《画说龙河》。实景演绎土家文化,展现龙文化精神,呈现“千年石柱画卷、万象土家图鉴”景象。还在龙河沿岸设置主题互动站点并摆设了40个文旅市集摊位,以“在地文化+体验互动+文旅市集”三大板块立体演绎为主线,通过文旅资源整合、多元业态联动、惠民消费升级吸引游客28.59万人次,2025年“五一”期间创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6.78%。
(三)土家产品文创化的建议
1.保护传统文化方面。
一是开展抢救性保护。深挖土家民俗文化,登记非遗资源项目461项,项目原始文字记录资料超20万字,编辑出版《石柱非遗白皮书》《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玩牛》《千年石柱》《秦良玉》等一批研究论著。制定《石柱县土家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指引方案》《石柱县土家族建筑文化传承方案研究报告》《石柱县土家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技术导则》等标准13项。针对《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盐运民俗》《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拍摄完成记录性视频52个。举办石柱土戏、民间文化等非遗保护传承研讨会议,整理完成“石柱土戏”传统曲目《红灯记》《四值功曹》《拨路先锋》等剧本,完成复排演出。
二是开展传承性保护。将土家摆手舞、石柱土家啰儿调、盐运民俗、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融入景区、带进校园,先后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柱土家啰儿调)以及重庆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巴盐古道、土司民间文化)。打造黄水小学、民族中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分别为摆手舞项目、土家竹铃球项目)2个、枫木小学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个、县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3个,民族中学、马武小学获评市级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年度开展非遗传承培训10期以上,探索实施非遗传承课外学堂“小小传承人”计划,编辑出版《石柱土家啰儿调》《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竹铃球》《土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一批校本教材。
三是开展数字化保护。建立石柱县非遗数据库,培养数字专业人才2名,采集录入完成13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基础数据
2.开发文创产品方面
建设鲁渝共建中益乡壹秋堂非遗扶贫工坊、鲁渝协作大歇镇金音石砚非遗扶贫车间及展示基地、天上黄水市级文化产业基地、万寿古寨市级乡村乐园。策划开发西沱古镇、中益乡非遗研学旅游线路2条,甄选挂牌土家碉楼等非遗美食推荐店铺22家,打造重庆怡留香食品有限公司工业旅游基地。开发完成非遗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312件,年均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胶原莼露、巴渝民族风养生锤等3项非遗衍生品获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实现将传统文化转换为经济价值。
三、关于坚持管理为要,持续打造井然有序之城的意见
(一)点面结合“全面管”的建议
一是强化执法巡查监管和问题处置。加强对两河四岸、五大出口等重点区域城市市政、市容、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巡查力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定人、定点、定责,通过内部日考核、月通报,压实监管责任;实施重点区域如窗口、步行街等市容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制定计划自7月起集中力量对相关区域进行市容秩序整治,坚决纠治城市管理执法领域顽瘴痼疾。二是大力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对含下街、横街、园林街等片区在内的,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条件的进行了应改尽改,对横街片区C、D级危旧房进行了改造,计划2025年还将改造19栋C、D级危旧房。
(二)整合力量“共同管”的建议
一是加强联合执法。健全协同配合机制,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在道路秩序监管、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生命通道整治等协作特别是案件线索移交、共享信息方面等,按照“综合查一次”要求,通过“执法+监督”系统,多部门按职能配合,推动“一件事”问题全面、系统解决。二是加大宣传,调动群众参与。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做到先普法再执法、既执法也普法,通过执法宣传车、公众号、融媒体中心、1ed屏等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执法相关条例、法规和政策,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实现共治共享。
(三)创新机制“精准管”的建议
推进县乡两级管理,加强对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指导、协助,按照包片管理要求,落实人员定期开展赋权工作指导、城市管理领域执法培训和检查等;实施执法支队班子工作日轮班现场办公制度,班子排班深入一线查问题、研究对策、督导工作 推动问题整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四、关于坚持民生为本,持续打造安居乐业之城的意见
(一)聚焦产业发展富民的建议
1.打造百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建设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国能集团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电站、豪韬光伏支架、天启盛达电线电缆等清洁能源配套项目建成投产。清洁能源上网通道加快建设,万县—五马500千伏线路工程启动实施。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103.4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9.6%,其中:风电并网项目9个(含2个部分并网)、总装机容量65.99万千瓦,在建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90.50万千瓦,拟建项目10个、总装机容量55.75万千瓦,风电开发规模居全市前列、渝东南第1位。石柱县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暨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重庆市十大能源领域“抓项目促投资”典型案例。清洁能源已成为石柱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2.打造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西部最大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我县依托中核集团定点帮扶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构建“泵阀—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百亿级产业链。我县创新“三协四跑”模式,聚焦“企地协作建基地、东西协作引企业、市县协作筑链条,头部企业领跑、行业协会带跑、市级部门助跑、配套企业跟跑”,聘请中国工程院马玉山院士为我县泵阀产业基地发展顾问,加强与中核集团、国机集团、重庆川仪等“头部”企业合作,引入资源要素,推动泵阀仪器仪表产业融通发展。2023年,我县获批“重庆市泵阀产业基地”,泵阀、仪器仪表、传感器产业纳入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产业地图。我县“核谷”系列公司开建、投产,核谷伟岸“千万只智能水表”生产线加快建成,与重庆川仪共建阀门产业外协基地,联合40余家泵阀“头部”企业共同组建重庆市泵阀行业协会,与国机集团签订《共建重庆市泵阀产业基地合作协议》。目前,我县已签约91个项目,合同引资34亿元,建成投产项目34个,在建9个,泵阀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成势。
(二)聚焦群众利益惠民的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方面。由县住建委牵头,一是启动实施附小人行天桥、城区照明盲区及节能改造等民生项目。其中,城区照明盲区及节能改造已完工。附小人行天桥正在深化设计,预计9月开工,12月完工。二是启动牛石嵌垭口至寰宇世家道路改扩建等城市更新项目,提升市政道路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解决道路拥堵等问题。
2.打造城市商圈方面。由县商委牵头,一是分类施策,激活存量资源,针对上河街商圈,拟重点引入文创书店、艺术展览馆等业态,打造“文化体验+轻奢消费”主题街区,举办周末市集、街头艺术表演等活动。针对财信城商圈,拟依托现有商业综合体,布局沉浸式体验店、亲子娱乐中心等新业态,形成“商业+娱乐+社交”的复合型消费场景;二是业态升级,丰富消费选择,我委将积极引导商圈进行业态升级,引入文化交流、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新业态,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格局。同时,鼓励商圈内商家开展联合营销、品牌推广等活动,提升商圈的整体竞争力;三是政策扶持,激发市场活力,我委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商圈内商家提供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商家提供融资支持与服务保障,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
(三)聚焦重点领域便民的建议
一是嵌入式社区公园方面。逐步完善嵌入式社区公园,在社区内部或周边,新建或改造,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县住建委今年计划打造么店子口袋公园、四季蔬菜公园,逐年统筹推进完成县城整体公园改造,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面。根据市商务委印发的《重庆市打造“15分钟商业服务圈”改革方案的通知》(渝商务发〔2025〕8号)文件精神,经过前期摸排,南宾街道老街社区各方面比较符合,县商务委积极指导南宾街道老街社区开展“15分钟商业服务圈”打造工作,通过完善商业设施布局、提升商业服务品质、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营造宜居环境等5大方面的提升,老街社区基本达到“15分钟商业服务圈”的要求,4月15日南宾街道老街社区向市上提交了“15分钟商业服务圈”申报材料,正等待市上评审结果。下一步,县商务委将继续跟踪、挖掘、打造,继续引导其它社区开展“15分钟商业服务圈”的打造,助力我县高质量建设精致山水城。
您对上述复函是否满意,请您对办理结果提出意见。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文化旅游工作。
主管领导:秦翠华
分管领导:李河江
承办人员:罗大凯
联系电话:18315211199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