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政协第十一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0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A


李华委员:

一、关于“产业发展以红黄绿同绘为‘底色’”

(一)集中力量发展“三色”产业。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重要指示精神,走好“山上种连、山下种椒、水中种莼”的立体式特色产业发展路子,以红色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色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绿色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三色”产业总体规模达75万亩以上,覆盖全县33个乡镇(街道)。今年,县委、县政府建立了特色产业专班推进工作机制,由三位市管领导分别担任“三色”产业专班组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三色”产业发展。目前,专班机制运行较好,推动解决了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限制、莼菜收购市场不稳定等系列问题。

(二)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2025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县“一盘棋”思维,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的原则,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围绕“三色”产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重点工作,坚持大整合、集中大项目、争取大支持,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建立2025年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334个,总投资122902万元,其中:重点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27416万元。

(三)实施一批延链补链项目。今年,按照“聚焦产业抓示范”原则,已安排实施“三色”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4399万元,全力补设施、育产业、培龙头,取得了一定实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建设黄连GAP基地1.8万亩,打造千亩级辣椒示范基地4个、千亩级莼菜示范基地2个和黄连种植示范基地3个,新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家,5家龙头企业入选全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全县荣获“2025年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辣椒行业区域杰出贡献奖”。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委将持续擦亮石柱“三色”产业金名片,聚力扩量提质,坚持科技赋能、龙头带动,推动“三色”产业规模化、全链化、品牌化发展,构建集种、产、研、加、销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

二、关于“产业发展以农文旅融合为‘基调’”

(一)构建高效营销网络。县商务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着力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产销精准对接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机制。一方面,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西洽会、西部农交会等市内外展会,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鲁渝消费协作等机制,与四川、山东等地联合举办产销对接大会,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如,417日—20日组织县内30余家企业、100余款产品赴淄博市参加“2025(第90届)山东省糖酒商品交易会”。另一方面,整合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大讲堂培训、石柱文旅抖音创作训练营等活动,提升电商人才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与抖音达人合作,开展直播带货、线上促销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时,深入实施石企出海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石柱柑橘首次打开俄罗斯市场,推动外贸出口朋友圈越扩越大。上半年,全县出口总额达3476.2万元,同比增长230.2%、增速全市第二。

(二)打造“三色”旅游线路。县文化旅游委以体验农村生活、享受农业风光、欣赏农村风情为主线,策划推广三条乡村旅游路线,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特色餐饮、民宿等旅游业态,持续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民宿。大黄水生态康养游以“山水画廊·康养秘境”为核心理念,串联万寿山地质奇观、莼菜农业公园湿地秘境、大风堡原始森林氧吧、千野草场露营基地四大生态地标;七曜山地质探险自驾游主打“奇幻旅程”,“刀锋之路”狭窄蜿蜒,关刀岩云伟丽壮观,沿途可见喀斯特峰丛、高山草甸的时空交响;中益—桥头乡村研学写生游则以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大课堂为“切入口”,因地制宜发展思政研学、艺术写生等新业态,打造“可触摸的乡土记忆”深度体验。三条线路沿线的万亩辣椒、黄连种植园、高山莼菜田等特色农业景观,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见证“三色经济”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紧扣“土家文化+特色产业”双核驱动,以全季化、深度体验为导向,构建“研学引领、民宿提质、农旅共生”的全域旅游。一是持续用好用活中益乡和华溪村“初心”金字招牌和政治名片,扩容研学基地,推出“初心路·学习行”IP,打造行走的“文化基因库”。二是以桥头滨湖小镇为载体,合理布局艺术写生、水上娱乐、美食等多元业态,引进运营主体,提升民宿集群形象和功能,力争打造成为全市民宿示范集群。三是联动三河北岭山生态园,策划打造沉浸式农耕IP,春赏花、秋摘果、冬粘米,配套风车步道、儿童乐园,形成“一季一主题、月月有玩法”的旅游模式。四是持续打造“三色”美食文化IP,已成功举办三届“三色”美食节,围绕土家文化,推出“土司王宴”“莼菜宴”“莲藕宴”等“四大”康养名宴,设置美食展销、宴席巡展、长桌宴、菜品评比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带动旅游增收5亿元。同时,积极推动“美食+非遗”“美食+文创”融合,开发莼菜包子、土家头碗等非遗旅游商品,延长产业链。

下一步,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将进一步开发以“三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旅游线路和特色美食,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壮大“三色”经济规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三、关于“产业发展以政企农共赢为‘目的’”

(一)完善“三色”产业配套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石柱县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石委农办〔202520号)《石柱县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石委农办〔202521号)《石柱县以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石委农办〔202522号),理清了未来三年“三色”产业发展思路、优化了区域布局、明确了目标任务、压实了主体责任,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优化调整了《石柱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给予“三色”产业基地建设、仓储冷藏、产地加工、品牌培育等支持,较去年新增品牌培育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县发展辣椒10.8万亩,较去年新增0.6万亩;新种植前胡、紫苏、虎杖、黄连等草本中药材5.7万亩,中药材在地面积达33.2万亩;探索拓展莼菜适种区域,在鱼池镇新发展莼菜基地100余亩,巩固提升沿江榨菜、柑橘(柠檬)2个万亩果蔬示范片,蔬菜定植面积达14.3万亩,水果在地面积11万亩。

(二)引导市场主体“下乡”投资。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实践,今年新招引民营企业161家,实施兴村项目166个,投资总额2.8亿元,累计招引1344家民营企业参与实施乡村产业项目1462个,投资总额27.8亿元,联结村集体229个、覆盖农户3.9万户,推动思政研学、艺术写生、乡村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崛起。我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是全市首批入选的3个案例之一。

(三)持续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受益。近年来,我县积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产业联盟,把带动农户增收作为扶持市场主体的前置条件,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产业联合、订单收购、代种代养、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建立完善多种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25元,同比增长6.7%,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市前三。

下一步,县农业农村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三色”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强化“万企兴万村”示范带动,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户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通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创造政企农“三赢”的局面。

您对上述复函是否满意,请及时通过“重庆数字政协”应用进行评价。并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委“三色”产业发展工作。

主管领导:陈

分管领导:冉

承办人员:冉

联系电话:18883259121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813

style=margin-top:-18.15pt;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